太虚
吕正操的《阴明大纲》,根据瑜伽宗的五过明定量,判定为类似的比较;但此量加了 "自许 "二字,简化了,可改写如下 根据本宗佛教的真谛 "起即是空"--宗;"缘生 "是因;"幻化 "是喻。明确简别为 "我宗",即我宗以中道思想认其真谛诸法皆空,故缘生与幻有皆空;重复 "佛法真谛",即我宗唯有佛法真谛诸法皆空;即脱去小乘与瑜伽宗等,而说佛法的共同真谛。
瑜伽宗论 "真性非空非不空",可设双关破之;诘之云: "汝言非空非不空,是遮是表"?若许前者断,可出违他量随自性:汝说真性非空非不空,即是我说空--宗;许遮字故--因;犹如 "我说空"--喻。依因果律,凡言遮者,但遮不遮彼,不立任何义;明辨称空者,同是言遮,故可为喻。
若许后者,则可出自相矛盾之量:所言非空非不空,真性应非真性--宗;许表空与不空之对立--因;如牛之两角--喻。牛之两角,公认非真,故可作喻。然而,瑜伽行派不受后者的制约,而受前者的制约;同样的道理,非空与非空的明确辨别是一个遮蔽词,而不是表征词。瑜伽行派也不受 "不空 "二字的遮破,而遮破世间执空为表法,所以既遮破空,也遮破不空;不遮破清辨中 "空 "字的空,所以二者合二为一,互不遮破。总之,如果把 "空 "字看成是遮蔽词,二者就没有过错;如果把 "空 "字看成是表义词,二者就有过错。(见《海鉴》第 9 卷第 2 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