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代放生群

新加坡双林寺禅修法会:开启内心之旅的神秘指引

新加坡双林寺禅七开光法会(一)(2005年12月10日)大和尚的慈悲,所有常住班首师父的慈悲,所有法师的慈悲,所有僧尼的慈悲:

这次新加坡双林禅寺举办禅七,请我来主七,我感到很惭愧,也很惶恐,所谓惭愧,就是自己出家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种种经历,并没有真正去好好修行,感到惶恐的是自己无修无证。在禅修时,有人让我说点什么,如果我说错了,如果我引导错了,给你的修行造成了障碍,那就是罪过,所以我感到非常害怕。但是,既然请我来了,我就不能不在你们面前说几句话,为你们指点迷津。新加坡是一个佛教非常兴盛的地方,有很多大师来这里传法、弘法。在座的各位都有很好的修行基础,我所说的都是古代大师的古训,我只是重新诠释而已。

说到禅宗,可以说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结合中国文化而产生的一个全新的佛教宗派。禅宗它从根本上抓住了佛陀的本怀,直接让我们众生能够找到我们的根本是什么,让学佛者一超直入不走弯路,所以禅宗一法叫做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个字就是禅的宗旨、禅的精神、禅的特点。它与其他宗派完全不同,不在文字上追求,不在分别上用功,而是直指人心。人心即佛心,直指人心,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见性成佛。由此可见,禅宗的确是佛经中的佛法。

这个《楞严经》法门是我们南方独有的,因为六祖惠能大师在岭南讲《楞严经》法门。我们新加坡和岭南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渊源,新加坡的佛教和岭南佛教也有很深的渊源,所以我觉得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弘扬禅宗的《金刚经》法门是最合适的时机。

佛教有许多宗派,概括起来有南传、北传和藏传、显宗和密宗。禅宗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教派的传统,那么它的定位是什么呢?它是教外别传。所以,如果我们在这里能够真正弘扬禅宗的佛法,那将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会使佛法的弘扬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局面。我们大家坐在这里,打禅七,用功夫,古人对如何入禅这个法,有很多的指示,有很多的教诲,中间有非文字的文字,还有网开一面的,也指出了一些方法,指出了一些途径,使我们能够乘法使道,进入禅门。清代福建鼓山有永觉元贤禅师。他说,修行有三要: "第一是信和,第二是放下,第三是守住。他说,这三点是我们开始用功,建立对佛法法门信心的要求。

新加坡双林寺禅修法会:开启内心之旅的神秘指引

我们相信什么?是相信根源,根源是什么?什么是根?根就是在这一刻,我们拥有光明和智慧,拥有与佛不同的自由和美德。你必须相信这一点,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那么你就无法进入禅门。古今中外有许多禅师,因为有信仰,所以能够明心见性,能够觉悟到心的本源。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心,充满了恒常的功德。它清澈纯净,不生不灭。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观照,就会发现当下的这颗心与佛陀的心并无二致。唐朝的六祖,他是一个砍柴的,一个广东人。广东在唐朝这个不开化的地方,六祖闻到了《金刚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开悟的佛语。那一刻,他觉得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句了不起的话,他一定要找到弘扬这部经典的地方,一定要找到弘扬这部经典的人。于是,他得知弘扬这部经典的地方,就在湖北黄梅,离岭南千里之遥,于是他徒步前往,到达那里后,经过几个月的苦修,终于在五祖的点化下,终于见性了 信佛法,就要能放下。放下那些不肯放下的东西,一肚子佛法要放下,一肚子经书要放下,那些是什么?那些都是妄想、分别、观念,与自己的本来面目无关,还是要把世间的一切贪嗔痴放下,把一切执着放下,甚至把念头放下,能够自在地进入禅门,能够自觉地要求自己,能够在远离一切执着分别的前提下,进入无分别的境界。要进入无分别的境界,如果放不下,就永远达不到这个目标。赵州手下有个延阳法师,他来到赵州面前,对赵州说:"我不来未来,怎么办?" 赵州说:"放下吧。" 晏婴说:"既然什么都不会来找我,那还有什么好放下的呢?" 赵州说:"放下,拿起来。" 延阳法师听了赵州这番话,一下子豁然开朗,可当时延阳法师的功夫是什么呢?已经到了一物不来的时候了,可以说他用功到了炉火纯青,到了一念不生的那种境界,到了一念不生还要放下的那种境界,放下什么呢?连你一念不生的境界都要放下,因为如果你不 但也要守,之前说要放下,现在又说要守,不是前后矛盾吗?守住什么,就是守住你的信念,放下那些东西。如果守不住,就会失去觉悟,就无法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守住,守住了,就能用功成片,守住了,就能有很多很多好的领悟出来。所谓的住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功夫,他是在每一步去住持,每一步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糊里糊涂。这种安住是活法,不是死法。佛祖对人不用死法,大师对人不用死法。因此,当我们开始用功进入禅门时,一定要注意这三个要求: "信、放、守"。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