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代放生群

广州代放生的好地方,2011年迎春茶话会在广州光孝寺举行

一、代放生咒念诵带拼音

1、广东省释教协会、广州光孝寺正在光孝寺菩提甘露坊隆重举行2013年迎春茶话会。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杨源兴副主任,广东省委统战部柯维良处长,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马建钊院长,市政府林道平副秘书长,越秀区政协陈晓觉副主席、郑秀炎副主席,省释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僧人,省释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宏满大僧人,省释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耀智大僧人,及省、市、区直机关单元、公安部分等部分的辅导,和高校、社区、兄弟宗教团体、广州市各大寺院和光孝寺执事列席茶话会。

2、集会由广东省释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宏满大僧人主持,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杨源兴副主任、广东省释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僧人在会上致辞。省、市和越秀区相干部分的负责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人加入茶话会。

3、16.广州志道禅师悟道人缘

4、广州志道禅师,六祖慧能巨匠之法嗣,南海人。初参六祖,问道:“学人自还俗,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粗心,愿僧人垂诲。”

5、六祖道:“汝哪里未明?”

6、志道禅师回答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困惑。”

7、六祖道:“汝作么生疑?”

8、志道禅师回答道:“统统众生皆有两身,谓色身、法身还。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蒙昧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未审是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疏散,满是苦,痛苦不堪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由体升引,灭则摄用回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络续不灭。若不听更生,即永回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统统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不生,何乐之有(统统众生皆有色、法两身。色身是无常的,有生有灭。法身则是恒常的,蒙昧无觉。经中讲‘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身寂灭,哪一个身受乐?若说是色身受乐,色身灭时,四大合成,满是苦受,无乐可言。若说是法身受乐,法身寂灭,犹如草木瓦石,蒙昧无觉,又若何感受到乐呢?再说,法身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具足五用,由体来讲,生灭便是常,而这不是无常。生便是由法身升引,灭便是摄用回体。有情之性命既是法身所起之用,若听任再生,这就阐明性命是络续不灭的了。反过来说,有情之性命进灭以后若不令其再生,这就阐明性命永远地回于寂灭,犹如草木等无情之物了。这样一来,所谓的涅槃,还便是回于寂灭,永不再生,事实上便是统统诸法被涅槃所拘禁。再生尚不可得,也有什么乐可言呢)!”

9、很显然,志道禅师的看法是一种典范的外道邪见。他把色身和法身、存亡和涅槃打成两截,看做是两个彼此外正在的物品,以为色身是无常的,有生有灭,法身是恒常的,无生无灭,如许他就把涅槃理解为正在五蕴生灭以外的某种死寂的状况,以为涅槃便是性命归于死寂,永不再生。

10、听完志道禅师的诠释,六祖呵斥道:“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解,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者。斯乃执吝存亡,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统统诱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划分统统法为外尘相,好生恶逝世,念念迁流,不知道梦幻子虚,枉受循环,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整天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霎时无有生相,霎时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之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况且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您是个佛门弟子,如何用外道的这类断见和普遍,来妄自批评诸佛的最上乘妙法?据您的认识打听,正在无常的色身以外尚有一个恒常的法身,正在生灭以外尚有一个寂灭,而且以为正在这类寂灭状况中,有个身体正在享用恒常不坏的欢愉。您虽然是修道的人,但是您的这类设法主意恰好阐明,您还固执于存亡,贪著人间的欢愉。您现正在该当认识打听,诸佛由于看到--统统众生处于疑惑当中,妄认五蕴假合而成的色身为自我,而把色身以外的六尘地步执为外正在的实有,由此而发生好生恶逝世的取舍心,并正在这类划分心中念念迁流,却不认识打听这统统,五蕴色身还好,外正在的尘境还好,存亡之相还好,苦乐之受还好,全是唯心所现,如梦如幻。他们整天向外驰求,徒劳地正在存亡中循环,反而把常乐我净的涅槃看做是苦--诸佛由于愍念这一些众生,因而向他们开示涅槃真乐,正在这类涅槃真乐中,霎时无有生相,霎时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这类寂灭现前的时间,却没有现前的设法主意,这便是常乐。正在这类常乐中,既不能说有受者,还不能说无受者。那里还谈得上一体五用之名,更说什么涅槃拘禁诸法,令它们永久不得不再生呢?这完全是正在谤佛谤法)!听吾偈曰:

广州代放生的好地方,2011年迎春茶话会在广州光孝寺举行

两、西安代放生鱼的处所

1、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2、凡是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3、诸求两乘人,目以无为作。

4、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5、妄立虚化名,作甚实在义。

6、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7、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8、外现众色象,逐一音声相。

9、同等如梦幻,没有起凡圣见。

10、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