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代放生群

每月什么时候放生最好,每天放生会有什么感应

第一,释放癌症患者是否有效?

1、三个多月前,开始学佛,并放生。没想到短短100天,我的变化这么大。100天前,我孤独憔悴。我天天躲在屋子里,不想见任何人。我沮丧到经常想死!

2.过了100天,我现在心情好多了,表情很阳光。和亲戚的关系不是一点点好。以前一年没和亲戚说过一句话,现在姐姐来我家,我们一天的话比过去16年加起来还多!亲戚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外婆家从经常吵架,不悦地看着对方,背后说坏话,变成了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爱护,努力孝敬老人。这都是佛教带来的,都是解脱带来的好处。

3.还有,以前,我的财运很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总是为钱发愁。放了之后,每个月剩下的钱都多了起来。我手里只有不到1000块钱,等着我妈每个月给我生活费,现在有几万块的存款。老公赚的钱由我保管,也增加了我的安全感,可以用了。钱确实提高了很多。

4,释放和增加福报,除了钱,身体也变好了,人变漂亮了,敢不化妆出门了,皮肤也变好了。以前胳膊腿上都是大块的鸡皮疙瘩,现在光滑了。我只想让它过去。好处太多了。为什么不一直放手呢?而且释放对练习很有帮助。

5.经常怀疑佛法或者懒惰而懈怠修行,但是每次解脱之后,懒惰变得勤快了,信心也增加了,效果立竿见影。而且经常会觉得很舒服,会不自觉的哼一首歌,心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真的希望所有信佛的朋友都放了他们,哪怕是不信佛的。全世界都会减少杀生,少吃肉。

6.顺便说一句,我被放出来后就自觉吃素了。吃素对我的健康有好处。我妈经常说我做的素菜和普通菜没什么区别。在此之前,她一直觉得我不放葱姜蒜或者肉会很难吃。但是我吃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反而比肉好吃。所以我们吃素吧,顺其自然。对你的福特真的很好。

7.过一段时间,福特会增加,这是明显感觉到的。还有五戒十善,孝敬父母。他们都尽力去做,没有一个人不改变自己的生活。加油!

8.以上是放生的功德感应。平时放生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好处,比如对我们以后的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9.欢迎大家继续收看《学佛释疑》。下面继续和大家讨论<什么时候该放手?〉

10.我们在上节课中讨论过。最重要的是替大家想一想,说“什么样的意见应该放下?什么样的意见,不一定随时就放下。”我们说对世界的看法,对世界的这些看法,是我们自己的看法。那么多那样的想法,自然应该放下。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和偏见强加给别人。但是我们也告诉你,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把它从一个人,一个时间,一个地方之上的世界法则延伸到适用,如果某个原理,某个结构,如果它适用于一切众生,一切时空,这个时候,很明显这里所说的原理和结构已经超出了我们一般在世界法则中所经历的无常。比如轮回的道理,善待他人的道理,因缘的道理, 和八心王的道理。诸如此类的道理,其实适用于一切众生,适用于一切时空。自然,像这样的原则不能轻易说,“放下!放下!”

二、参加放生法会有什么注意事项?

1.另外,上一次主要是论证包括佛教在内的一切事物,就像我们要渡过生死海的木筏,根据金刚经上说“木筏若隐喻,佛法应弃,更不可违。”?所以当时当然是说:“佛教也应该是一时方便,应该放下。”

2.今天,我们将继续与您一起分析这些内容。上一次我们提倡这个是因为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佛教学者以金刚经为出发点,所以给大家引用了六祖坛经。因为金刚经对后世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其中一条就是禅宗五祖法门给六祖慧能的时候,五祖亲自给六祖讲解金刚经,然后六祖一直听着听着,听到“应无所住,应心而生”才恍然大悟。上次讲的时候特别跟你说了:六祖慧能,觉悟了,他在觉悟的那一刻说的不是放弃一切。在开悟的时刻,六祖反而告诉大家“本心自性”, 告诉大家这些本心——本心、自性——有这些不灭、清净、充足的属性,能产生各种法。所以,他反而是一时开悟,然后很真诚的直接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原始本性有了这些特征?

3.所以,我们可以从《六祖坛经》记载的这个事件中学到一个道理。也就是说,当五祖律给了六祖,六祖开悟了,那时候六祖慧能当然没有放弃一切。他一定是遵循了五祖的开悟,字里行间仔细研究每一句话,然后豁然开朗。这是我们给你的第一个说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例子。当我们想要研究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我们无法通过放下来得到它。这和其他菩萨很不一样。如果你走到外面,看到这些关于禅修的说法,就很不一样了。因为外面有很多禅书,教大家放下!放下枪。但是,我们告诉你的是“禅定”。其实从《六祖坛经》的例子来看, 我们可以理解禅修不仅仅是放下。这就是我们说:为什么要放下之前说过的话的第一个原因。当我们说到面向山的例子时,最后一个阶段不是有一条最陡的山路,要艰难的爬完,才能到达山门吗?这个例子的目的是告诉你,最后一段绝对不是你放下就能得到的。

每月什么时候放生最好,每天放生会有什么感应

4.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不妨给你一个禅宗公案。当然,我们无法在节目中向你解释这个禅宗公案的意义,但我们至少可以在这个公案中通过文字让你知道,说禅定不是你放下就能得到的。好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的公案是景德邓川录庐山归宗寺智昌禅师的公案:【僧问:“你心中如何得一处?”老师敲了三下鼎盖,说:“你还闻得到吗?”和尚说:“闻闻。”石云:“我怎么没闻到?”老师又敲了三下,问:“还闻得到吗?”和尚说:“我没闻到。”石云:“我怎么闻到了?”和尚无语。石云:“观音有奇妙的智慧,能拯救世人的苦难。”】《景德邓川录》卷七《亲爱的菩萨们! 这一段我们刚刚说了,节目里不会给你解释这些案例的内容。但是请你看一看,这个公案中的主要对象当然是这个和尚。因为老师,这个老师是教徒弟,这个禅师是教徒弟,给他一个开悟,让他有一个去处,找到自己真正的心和自我。那么在这幅禅师的素描中,我们看到禅师敲了三下鼎盖,然后又敲了三下。他又问他,你听到了吗?或者:我听到了吗?还是我听到的?最后,禅师说:“观音有奇妙的智慧,能拯救世人的苦难。”问一下大家:如果这个弟子,如果我们按照通常的让人们参与禅定的做法,也就是放下,这个弟子显然根本不需要跟着这个禅师, 而这个弟子显然从头到尾都不应该这么做,因为不就是放下吗?但是里面其实有很多禅机,这个禅机其实是需要后人在看这个案例的时候仔细研究的。如果你在看这个公案的时候只是关注放下,那么你一定会说这个公案只是老祖宗的麻烦,所以不要去关注他,就像有些人不了解一样;让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坐姿,享受坐姿中的固定状态!显然,你这样说,可能已经错过了大禅师开导你的机会。

5,所以从这段文字来看,很明显这段文字并不容易理解,这段文字还得通过禅定来努力学习才能知道它的字面意思。但是如果只是放下,怎么去探究这个字面意思呢?所以,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向你说明,禅修的最后阶段,其实就像我们在晨光山中的比喻一样,有一条陡峭的山路,你需要一个好的引导方法,这样你才能爬上那条山路,才能找到入口,所以禅修绝对不是放手。

6.说完这两个例子,我们再回头看看《金刚经》里的名句。所谓【知我故事如木筏比喻,法律还是应该抛弃的,更不要说违法了。《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既然我们刚才说了禅修是不要放下来参与的,那怎么调和金刚经的说法呢?其实我们想说的根本不是和声;因为我们要说的其实是金刚经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首先要告诉你的是,金刚经说的是“违法”,意思是“法要废,更不能违法。”然后告诉我们,违法当然要抛弃。这个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所有这些与我们的解脱、我们的禅定、我们的修炼无关的东西,当然要在我们的心中抛弃;如果你只关心你的妻子,财富,孩子,财富和寿命, 怎么才能融入大道?所以,当然,我们说:如果你想参与禅修,当然,世界上所有的诱惑,所有的执着都是违法的,所以那些违法的东西,你当然要放弃。

7.接下来佛陀也说:“佛法要弃”,当然指的是佛教。如果回到之前说的例子,我们说这段禅定之前的第三阶段是沿着山路一路修行,那么这段修行可以说是很多关于解脱的感悟,包括我们之前说的两个核心话题,五蕴和因缘法。当然,你的扎实练习也包括了37个产品的具体内容。在我们修行了这些内容,打好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真正的禅修了。我们说,佛陀是在告诉我们,如果你乘坐这个竹筏,你将穿越生死之海。这个竹筏本身,请问各位,这个渡海显然是有的。那意思就是:如果你想渡海,你必须有一个结实的竹筏,否则你会半路翻船!因此, 面对生死烦恼的大海,一定要打牢解脱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的竹筏一定要大,一定要结实,基础一定要稳固,这样渡海的时候才不会出错。

8.但是一旦我们越过了生死之海,再进一步,这个生死之海就在这个世界的境界里,就是会把我们困在这个世界里的各种束缚。一旦我们能够摆脱这些束缚,我们就会被认为已经穿越了生死之海。最后一步,当然是参与禅修,能够看清自然,因为看清自然,就可以开始看到佛教的很多法宝。所以,这个时候无异于说,当我们要参与禅定的时候,佛陀告诉我们“若如木筏比喻,法还是要舍的。”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如果你今天要打坐,你就应该在打坐的那一刻,把你在解脱道上所学到的一切知识、功名、经验都放在一边。”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如果你还困在这些解脱之路的名字里, 将很难看到真正展现出来的禅机。所以,这件事的正确解释,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打坐的时候,要把过去学过的这些语言、文字的名字都记下来——这些佛法的名字。

9.不过这个时候,我们要提醒你,我们要呼应前面的内容。我们不得不提醒你所谓的“放下”,意思是:“你不应该执着于这些法律的名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法律在那一刻都会被抛弃。”我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在前面的时候,是在教导大家:在四个面向山的阶段,前三个阶段,我们一直强调,大家都要修行。为什么?因为你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毕竟是你听到的。然后这些知识,你刚听到的时候,你想用的时候,你要在记忆里拼凑。就算背过了,这种记忆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真正经历过的,所以每次碰到境界,还是要回到头脑中,把它挖掘出来,看怎么应用。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学习方法内化的过程”。

10.真正的内化学习方法的过程,应该是通过前面三个阶段我们讲的方式,把名字和外貌的每一个概念内化到自己的心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一旦我们到了那里,你说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需要特别去理解和分析:“遇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它属于佛教八苦中的哪一种?”显然不是。比如我们碰到一个境界,现在想看它的虚假,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说,从感觉和思考到一一认识,慢慢开始看,开始说:它是什么状态,能不能断定五蕴终究是空的?如果我们有效地看待它们,所有这些事情都必然会在我们的思想之间实现。一旦我们能实现心中的一切,这个时候其实就在我们的展望上了,我们不需要每次都执着于名利。因此, 当我们按照这种修行方式向前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当你在打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用善知识告诉你:如何参与打坐?还有你打算往哪个方向参与?一旦你知道了如何参与,在哪个方向,剩下的,所有你之前在杰道学到的名字和东西,其实都不需要转载,因为它们会变成妨碍禅定的葛藤。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