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说法其实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
甲鱼放生在哪里比较好
很多人乱放生的借口都是这个:原来的环境里生物都死光了,我放点外来物种对环境没啥影响。1.环境是开放的,生物是会蔓延的即使如同题主所说,这条河流里所有鱼类或者龟类已经死绝了,通过人工放生外来物种的形式来补充缺失的生态位,如何保证它们不通过开放的空间向其他未受污染的地区蔓延?听过这几年大热的五大湖区亚洲鲤鱼成灾吧?听说过多瑙河被大闸蟹占领吧?这些事件的发端都只是小范围的放生或者逃逸。其实我们身边这种情况更严重,青鳉被食蚊鱼赶尽杀绝,草龟花龟被巴西龟挤到即将野外灭绝,水葫芦疯长导致整条河流生物灭绝等等等等惨剧是每天都在发生的。2.环境改善,生物群落是会慢慢恢复如果减少人类影响,自然环境是有自愈能力的,君不见退耕还林以后,野猪、狍子、野兔之类的种群已经开始重现,有了充足的食物以后,肉食动物也会发展起来,很多地方又重新出现了豹这样的大型食肉动物,鹰隼之类的肉食鸟类也逐渐在乡下变得常见。但是,如果生态位已经被外来入侵物种占据,那原生生物就没有发展空间,也就失去了重焕生机的可能。3.空间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任何一个自然空间里生存的物种都是有限的,超出了承载能力的话,必然导致某些物种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水、空气之类的必须资源而发生大量死亡的情况。这就好像如果只有一碗粥,一个人也许可以勉强果腹,如果有10人都要喝这碗粥的话,肯定就意味着激烈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可能是所有人都因为争斗而死亡或受伤,最后幸存下来的那一个,也因为争斗而付出了更多的体力和代价,即使喝掉这碗粥也无法补回额外的消耗,最终死于饥饿。4.稳定的食物链是脆弱的,即使是盲目放生本土物种也会对生态产生影响引用我自己另一个问题的回答一个能够稳定自循环的生态缸需要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在这个固定的环境里形成一个平衡的关系,任何一部分的缺位或饱和都会对其他所有部分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个平衡关系是非常精密而微妙的:1.捕食者过多,被捕食者没有时间进行增殖就已经被消耗了,最后捕食者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被自然淘汰到一个能过勉强生存的数量。当所有被捕食者都被吃掉后,捕食者也就自然消亡了。这里的捕食者不一定非得是食肉动物,任何上级营养级的物种对于下级营养级的物种都是捕食者。比如,螺是也是藻类捕食者,藻类也是氨氮分子捕食者。
2.捕食者过少,被捕食者因为没有天敌制约会大量的增殖,增殖的代价是大量消耗空间内有限的空气、水等生存必须物质,挤占其他生物原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这会导致生态迅速失衡,优势物种会短时间内消灭掉弱势物种,然后生态系统崩溃,成为一缸死水。5.现在看起来有价值的物种,在未来也许就是灾难。作为饲料引进的水葫芦;作为肉用引进的鳄龟、福寿螺;现在全民疯狂的小龙虾……哪一个不是引进时都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经济价值的前提是在人类管理的范围内,一旦人类的管理功能缺失,这些入侵物种在自然界里就会“大放异彩”了,缺少天敌制约的入侵物种泛滥起来最终都会与人类利益产生冲突。而往往到了那个时候,人类的力量已经很难再将已经成为大势的影响消除了。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就是给自己的弃养行为找个貌似高尚的借口,要么就是对生态复杂性一无所知的愚昧,不值得提倡!
香港放生鱼的地方,最佳放生的地方有哪些,放生乌龟吉利日子是哪天呢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