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代放生群

降伏内心:从实修功夫到圆满见地的修炼之路

降伏内心:从实修功夫到圆满见地的修炼之路

没有实际的修养,见解就不会完整

没有修炼,一个人的思想正确吗?是否完美?有很多人没有进行真正的修炼,人们往往会认为他的教义也是完美的。

过去很多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甚至当代的一些高僧大德也是这样,有些高僧大德三四十岁时的佛学思想和七八十岁时的佛学思想大相径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佛陀三十五岁开悟得道,这个时候出来弘法,一直弘法到八十岁,将近五十年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不一致呢?它所传授的真理始终如一。

一个修为不高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完美的眼光的。随着修为的提升,他会否定昨天的见解。就像在 "科学 "中,经常会出现今天的科学结论否定昨天的科学结论的情况,因为科学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修行者也是如此。如果你的修为已经炉火纯青,那么你在前十年、中十年、后十年所领悟到的佛教真理就不会前后矛盾。

为什么科学无法证明宗教所教导的许多现象?你想过科学有多少年的历史吗?它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宗教却有五千年的历史。佛教有三千年的历史。印度教和瑜伽有几万年的历史。几百年的历史怎么能回答几万年的历史呢?

为什么宗教在一万年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而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却无法达到呢?这是因为现在的科技是靠一些仪器来取得某些方面的成果,而过去的人是靠一种精神的修炼来达到某种境界的。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将科学与心灵相结合。但人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是有限的,如果向心性方向发展,就会失去另一面;如果向科技方向发展,心性又会下降。

世界上各行各业似乎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你想打通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能够掌握这个行业,没有七年到十年的时间,你是无法理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把握这个行业的轮廓的。

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人脱离群众,脱离社会,修禅打坐,甚至说修出了一点小功能。你注意过吗?凡是这种人,都是怪人,与社会、与人群格格不入!既然格格不入,那么你修炼的这一点点所谓的功夫又有什么用呢?佛陀明确告诉我们,修行人要 "发菩提心为根本"。佛经的原话是 "修行人以菩提心为因,慈悲心为本,方便心为末。他没说修五眼六通为究竟!他也没说开智慧、了生死就是究竟。

为什么他说方便为究竟、慈悲为究竟、菩提为究竟呢?这正是我们佛教所说的,做错事不要紧,关键是看你有什么动机去做。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做错了事,就戒律而言,你不会得到很大的回报。只是因为你的智慧不够,无知太多,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