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代放生群

山东哪里放生蛤蟆最好,山东德州陵城区水产局协助市民放生野生甲鱼

一、东莞哪里能放生淡水鱼

1、

陵城区水产局渔政人员介绍说,野生甲鱼生长得非常缓慢,冬眠占去了大半的时间,正常生长的话,每年只能长上半斤左右。按照体重判断,该甲鱼的寿命应该在10岁以上。

2、最后,全体人员共同把野生甲鱼放生在丁东水库。随着该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的加强,群众意识不断提升,保护和救护野生动物渐成时尚。

3、佛教在线山东讯5月14日,母亲节适逢合卢寺例行的庆生法会,义工们自发组织了报母恩朝山和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活动,合卢寺举行了母亲节报恩祈福法会和庆生法会。

山东哪里放生蛤蟆最好,山东德州陵城区水产局协助市民放生野生甲鱼

4、早上由常住法师带队,来自四面八方的150多名善缘参加了朝山活动。朝山队伍于广严城门起香,法师带领大众共同读诵《母亲节朝山祈愿文》。随后,经广严城、求法桥、圣莲广场、九龙桥、内山门、绕过天王殿,至大雄宝殿。

5、历时一个多小时,朝山队伍至大雄宝殿,大家在五方五佛前圆满回向。

6、广福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广福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地文化著称于世,特别是隋朝初年,隋文帝派政府官员和高僧大德护持佛祖舍利来寺安放,更成为该寺的一大盛事。由于时代的变迁,广福寺几经兴衰,往日的兴盛不再,时至今日仅存部份塔林和石碑,除了旧址之外,整个寺院已荡然无存。

7、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广大有志居士的努力,广福寺的重建工作已经展开,一副崭新的蓝图已呈现在眼前。重建的广福寺仍沿用了古刹旧址,预计耗资亿万元左右,需三至五年完工。

8、该寺于2005年农历8月22日破土动工,至今年年底即有十项工程竣工。另有三项工程开工兴建。其中,庄严宏伟的大雄宝殿、宽敞明亮的念佛堂、屡现灵气的龙王庙、大慈大悲的滴水观音像、安静肃穆的往生堂和优雅脱俗的部分僧房,即将投入使用。居士楼、五(王、玉)观堂、讲经楼等工程正破土动工。当下,寺院的建设者正不遗余力的日夜操劳,广福寺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不久,一座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寺院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将为佛教的研究、佛法的宏扬、居士的修行提供一个理想的去处。

9、在通往广福寺入口的最外端的磨脐山狮子岭的摩崖上刻着“妙法莲华”四个大字,在广福寺能够远观,磨脐山南峰向东南延伸,有一段很长的山岭与中峰相连,远看如一雄狮远望东南,山岭主体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校园南面。佛门中人总以“暮鼓晨钟狮子吼”来表达听闻佛法后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所以名“狮子岭”,“妙法莲华”语出《妙法莲华经》,它开凿于2010年,出自孙鼎万先生之手,字径七米余,堪比肩于云门之“寿”,成了古寺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10、广福寺位于青州城南十里云峡河办事处后寺村西的群山环抱之中,是一座典型的“深山藏古刹”式寺院。遗址上迄今屹立的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青州府儒学教授邢宽所撰《重修广福寺记》碑称此寺:“东有普同之塔,南有观音之岩,西有八仙之台,北有劈峰之山,钟鼓山峙于前,望乡台昂于右,蜿蜒环抱,上下隐伏,诚一胜景之奇秘也!”清初安丘文人张贞在《游广福寺记》中叹云:“三面山环,其景胜绝!”寺院选址符合堪舆学山环理念,是适宜佛教发展的理想之地。

二、放生仪轨放生咒

1、广福寺亦名岩势道场、胜福寺、兴福寺,又因座落在劈山东麓,俗呼劈山寺,始建于北魏晚期。据《续高僧传》卷26《释智能传》载:“古名岩势之道场也,元魏末时创开此额。”光绪《益都县图志》卷13《营建志上》云:“隋曰‘胜福’,唐以后始易今名(广福寺)。金皇统八年(1148年)重修,明永乐以后迭次修葺,国朝康熙间渐次颓圮。后遂废,神像皆露处。光绪十三年(1887年),知县张承燮为葺数椽以庇之,又易其名曰‘兴福’云。”这是一座应予引起关注的青州古寺。在乾隆《益都金石记》、光绪《益都县图志》中著录该寺多条造像记和残经幢,如: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齐郡太守刘世明造像记、东魏时青州大姓崔氏家族成员20余人造像记、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维那张洪亮等人造像记、宋嘉佑四年(1059年)皇化寺大悲院润大师灰灵记和元佑八年(1093年)尊胜残经幢等。在明清文献里也可寻觅到数首关涉此寺的诗作,如:明汉中府同知李尹耕的《广福寺》、户部尚书王基之父王士先的《同无静上人至广福寺》、清桂林府同知李文藻之弟李文涛的《广福寺和兄素伯》等。青州博物馆现藏国家一级文物——隋《舍利塔下铭》石刻、唐弥勒石像、明鎏金铜毗卢佛像均出自广福寺内。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该寺曾经拥有过的香火兴盛景况。

2、广福寺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件是隋文帝敕建舍利塔法事活动。由《广弘明集》卷17《隋国立舍利塔诏》和出自寺内的《舍利塔下铭》石刻可知,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在青州等30个州的30座寺院中同时兴建舍利塔,掀起了全国性大规模崇佛浪潮。这年十月十五日,在文帝敕使大德僧智能、羽骑尉李德谌主持下,青州长史邢祖俊、司马李信则、录事参军丘文安、司功参军李俈率领僧俗信众,云集广福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虔诚地表达了文帝祈愿“一切法界幽显生灵……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的美好愿望。法事场面隆重盛大,深为时人瞩目。

3、广福寺能引起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重视而有幸分得舍利建塔,一方面说明此寺当时绝非一般性寺院;另一方面据《法苑珠林》卷40《舍利篇》载:文帝诏令舍利塔选址必须在“高爽清静”之处,广福寺地理环境正好合乎这一要求,因而被选中。由《重修广福寺记》碑知,作为这次建塔法事历史见证的《舍利塔下铭》石刻至迟在明代成化年间即已被人们从地宫中取出。然而,文帝钦赐的佛教圣物——舍利却在当时不知作何处理,下落不明了。

4、明代以前广福寺内建筑除隋文帝敕建的舍利塔外,均不可考。如所周知,北朝隋时寺院多呈前塔后殿格局,广福寺主体布局理应如此,但因其自身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也不排除例外的可能。该寺在历史上曾多次重修,尤以明天顺、成化年间住持瑛翠庵重修力度为大。这次修建的如来殿是寺中最主要建筑物,“高爽宏丽,重檐叠拱”。殿内“塑主如来宝相,环以十八大阿罗汉,其后为观音大士,涌现云海间。”如来佛、十八罗汉均系塑像,云海中的观世音菩萨则是壁画形式。此外还建造有天王殿、方丈室、僧堂、钟楼、东西两廊庑、食堂、伙房、浴室等等。作为寺院的基本设施,可说是一应俱全了。邢宽在《重修广福寺记》碑中禁不住称赞道:“诚一郡兰若之甲者也!”可知广福寺在明代已有青州首刹的地位。

5、山东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舍利塔下铭》石刻一方。该石刻青石质,长、宽均83厘米,厚18厘米,通体完好,镌工细腻。铭面以纤细阴线区分为横、竖各13行的方格网,上刻字径2寸的阴文隶书12行,满行12字,正文共计107字。孟弼书丹。僧、官结衔题名以字径8分的小字附属在正文之后。现将《舍利塔下铭》石刻全文标点断句,考证鉴定于下。

6、:维大隋仁寿元季岁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於青州逄山县胜福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愿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子孙等,并内外群官,爰及民庶、六道三涂、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敕使大德僧智能、侍者昙辩、侍者善才,敕使羽骑尉李德谌。长使邢祖俊、司马李信则、录事参军丘文安、司功参军李俈。孟弼书”。

7、:隋代青州治益都县(今青州市)。逄山县为今山东临朐县古名。据《隋书》卷三十《地理志(中)》载:“北海郡,旧置青州……统县十……(治)益都……。临朐,旧曰昌国。开皇六年(586年)改为逢(逄)山,……大业(605—617年)初改曰临朐”。

8、:亦名广福寺、兴福寺。在隋属今临朐县,现属青州市,位于青州城南十里云峡河乡后寺村西。又因座落在劈山东麓,故俗呼劈山寺。关于此寺沿革情况,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一三《营建志(上)》有载:“(广福寺)创始无考,寺有(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造像,则亦北魏建矣。隋曰‘胜福’,唐以后始易今名。金皇统八年(1148年)重修,明永乐以后迭次修葺,国朝康熙间渐次颓圮。后遂废,神像皆露处。光绪十三年(1887年),知县张承燮为葺数椽以庇之,又易其名曰‘兴福’云”。

9、:佛教名词。意为身骨或死尸。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舍利”条云:“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相传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头。

10、:即舍利塔,又名宝塔、神塔。如仁寿二年(602年)邓州舍利塔下铭题曰“大隋皇帝舍利宝塔下铭”,正文云:“奉安舍利,崇建神塔”;仁寿元年(601年)歧州、雍州舍利塔下铭均称“奉安舍利,敬造灵塔”;《续高僧传》卷二《释彦琮传》谓:“仁寿初年(601年),敕令送舍利于荆州……置宝塔……仁寿末岁(604年),又敕送舍利于复州……置灵塔”。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和母亲吕氏。《隋书》卷一《高祖纪(上)》载:“(开皇元年——581年)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