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代放生群

上海乌龟放生有什么规定,上海龙音寺自2020年7月10日起有序恢复开放

一、初一十五放生有什么讲究

1、上海龙音寺将于7月10日有序恢复开放

2、大菩文化上海讯接上级有关部门通知,并经寺院讨论研究决定,上海闵行龙音寺决定自2020年7月10日起有序恢复开放。

上海乌龟放生有什么规定,上海龙音寺自2020年7月10日起有序恢复开放

3、现将有关开放事宜通告如下

4、自2020年7月10日起,龙音寺每日开放时间:0700~香期0530~1600。

5、信众进入寺院,必须先在山门前进行登记,出示“随申码”,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对于不配戴口罩、体温高于3℃或“随申码”显示红色及黄色者不得入内。龙音寺日接待总量不超过非疫情期间接待量的30%,遇到节假日,将适时采取分时分段、分批限流等措施。

6、当前仍处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继续暂停举办大型宗教活动,暂停各类讲座、禅修等人员聚集的活动,龙音菩提学苑暂不对外开放,寺院不提供食宿。

7、文明敬香时间一般为5小时,信众进入寺院后不集聚,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减少停留时间,保持走道畅通,降低集聚风险。暂定同一时段核心区域内容纳信众最多不超过50人,一天不超过1000人,敬请理解和支持,在恢复开放过程中,寺院将视疫情防控形势作动态调整。

8、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口罩及一次性防护用品不能随意丢弃,须仍在寺院设置的口罩、一次性防护用具垃圾箱。

9、信众必须听从教职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引导,自觉遵守寺院规章制度,不在寺院散发任何广告、宣传物品,不散布不利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言论,违者即劝离寺院。

10、在寺内如遇发热或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身边法师、职工或客堂,电话18918160032。

二、63岁放生鲤鱼注意事项视频

1、寺庙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始改名寺庙。南宋嘉定9年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2、寺庙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寺庙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3、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寺庙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寺庙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重建寺庙,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寺庙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寺庙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4、光绪二十年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寺庙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寺庙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5、1912年至于1916年,寺庙成为上海和全国佛教活动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于寺庙,著名爱国诗僧寄禅(八指头陀)任会长。次年,寄禅为保护全国寺庙财产,赴京请愿未果,不幸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国佛教界在寺庙召开追悼大会,太虚大师在会上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说,对全国佛教影响很大。1913年3月,中华佛教总会在寺庙如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选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为副会长,圆瑛为参议长。

6、1919年,寺前填浜扩路,筑成通衢,命名为寺庙路(即今南京西路),沪西一带日见繁荣,香火鼎盛,礼佛游览者洛绎不绝。寺宇不敷应用,1920年,寺僧常贵会同沪绅姚文栋等人在大殿东兴建三圣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体格局。

7、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寺庙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8、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寺庙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9、在此期间,寺庙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寺庙负担。

10、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寺庙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寺庙方丈。同时,寺庙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寺庙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寺庙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