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代放生群

深入剖析:显念佛胜义之三大要素

念佛的三个根源

2005 年 1 月在倭奴堡汕头的讲法。

佛法不言而喻,无言可宣。但当佛陀以方便说法时,却能将不可思议的真理彰显于一切教法之中,每一句、每一偈都能概括整个佛法,没有任何不足和缺陷。现在我举三句话来概括整个佛法:

诸佛悟道,明心见性,超越九界苦海,到达佛国彼岸,是悟;而众生无明颠倒,背弃觉性,融入尘埃,无视万德清净,流于三途,也是悟。然而,判断迷与悟的依据是什么呢?心经》云:"诸法空相",《法云》云:"诸法实相",诸经云:"诸法实相",或云 "一真法界",此即判惑证悟之依据。这是决定悟性的地方。因为 "真如法性 "是悟道的依据,迷失了 "真如法性 "就成了凡夫,悟道了就成了圣人。因此,只要引证一个真如本性,就能确定悟境和迷境。

再次,虽然悟道的关键在于真如本性,但悟与迷的程度不同。比如,在六道众生中,人从无始以来,与其他道众生一样,都是处于迷、惑的状态,但现在如果听闻佛法,有了新的信仰,就会从迷中开悟;回过头来看地狱道众生等,自然会更有优越感,但与天道众生相比,又会觉得不如天道众生开悟。悟有度,迷也有度,人悟不是天悟,菩萨悟也不是佛悟。

严格来说,悟道的起点是人道,从人道到天道,乃至声闻道、缘觉道,都是从迷途到悟道。从人道到天道,乃至声闻、道士,都是从迷失走向觉悟。如果你从人道走下来,你就是在从开悟走向迷悟;如果你走过三道,你就是在从迷悟走向迷悟。

通过了解悟道的基础,我们知道人是悟道的起点,所以我们人类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让生命空过!

第二个因果是以藏识为基础,藏识俗称本心或意识。因此,心包含万法的种子,是万法的根本。从种子意识的因,变成现有意识的果;从现有超越意识的因,熏成种子意识的果。因与果、果与果、果与因,互为因果,亲亲相因。因此,谈真正完整的因果就在于此,离开此谈因果是不完整、不正确的。

此外,藏识是因果的基础,因此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生灭。很显然,我们现在的善恶业因,怎么会一直持续下去,导致未来的善恶业果呢?这是因为藏识具有蕴藏保持这种善恶的诸法种子的功能,将来业力成熟、力量增长的时候,自然会通过这个意识感受异熟果体,转化为根身和五脏六腑的境界。这不仅是众生所感的异熟果报之体,也是诸佛菩萨超凡入圣所感的妙净果报之体;同时,这也是清净根身和五脏六腑境界所变现的本体。因此,隐识不仅是因之源,也是果之源。

法界万法,若有相依,若圣若凡,皆无因果,若有因果,皆依藏识。所以,从藏识来解释因果,就可以概括世间一切有漏、无漏法。所以,一切经论唯识学说,也就是从藏识来解释的。从现在藏识中的善染种子之因,感受未来正在进行的善染之果,所谓'百劫千劫业不灭,业遇果报还自受'。知恶因恶果之可畏,修善因得善果!

三染净--不净法根名为染,即为我与法二障烦恼,知二障所遮染之法;反之,破二过,断二障,以大乘智慧示现所成就之法,故名为净。

所谓二垢、二障之色法,本由前六识所造之业,即破此垢障之功,亦因六识之修法而开发智慧之力也。然而,垢净的总枢纽是第七意根垢。心根的垢秽使余识不能清净,即使产生了清净法,也是垢秽不净的;心根的垢秽必须转化为平等性智的清净心根,才能成为清净般若的智慧,才能破除执着的障碍。可见,色与净的平衡点在于心根,心根染污则万法染污,心根清净则万法清净。

当我们明白了诸法清净的基础,就知道众生的病源在于心根,心根被二障执着所染污;而治病的良方就是修习《大般若经》的二空智慧,通过二空智慧的显现,破除二障执着,自证菩提涅槃。

前三个依据都可以概括佛法,但三个依据尤其详尽,因为它们涵盖了佛法的全部内容。其次,念佛法门的内涵也可以通过这三个依据来阐明。首先,作为开悟之本的法性真如,就是开悟时的佛之法身,因此,念这句话就是念佛的法身。第二,当作为因果基础的藏识转化为无垢的庵摩罗识,也就是四智相应的清净八识时,就是圆满的报身,也就是佛的自受用身。第三,当作为色、净之本的第七意根转化为与等觉等三智相应的前七识时,化身佛--他受用佛、变化佛--就会显现,因此,通过念诵也能念诵化身佛。由于佛的三身是以三种方式显现的,所以一念就能念出三身佛。1 月 14 日,龙溪中学。 (Zhumo ji)(载《海鉴》第 17 卷第 3 期)

深入剖析:显念佛胜义之三大要素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